如果要總結減速機產業集群經濟的發展,對于全社會來講,無論是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維護社會穩定,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還是為國家積累財富,推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向高級化發展,集群地區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多點開花,遍及全國
經過10年發展,減速機產業集群地在分布上重點集中在我國沿海極具活力的三大經濟圈。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份的產業集群地比較集中,切合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也清晰地反映出我國制造業集群地的產業特色。
科學規劃,落實升級
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有較好的資源效率及很好的比較競爭優勢,這無疑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此外,作為我國制造業的基礎,減速機產業集群在產業進步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按照地方發展戰略和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對產業集群地進行提升,使之可持續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制造業是我國發展最快、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可以說改革開放以后,日漸強盛的國力、開放的經濟政策、勤勞的人民,使中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短短20多年時間,由我國生產制造的各類產品已遍布全球市場,“Made in China”的產品以其強大的競爭力迅速占據了世界大部分工業制成品市場。這其中,很多都來自于消費者并不熟悉的中國廣大的產業集群地區。
在總結10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在對比之前總體水平有很大提升,涌現了一批水平較高的集群地區,但仍不平衡。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說,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當前,產業集群地區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期,比較優勢在削弱,新的優勢沒建起來或沒完全建立起來,因此,轉型升級是集群地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只有搞好轉型升級,集群地區才能發展。
產業集群地區的轉型升級,不同于單個企業的轉型升級,牽扯到整個地區的企業,因此難度更大。可喜的是,這些年來一些基礎較好的集群地區已經做了很多嘗試,并且摸索出了思路和路徑,正在采取果斷的措施加以實施,并且已見成效。在聯合會12月21日召開的產業集群工作試點10周年工作會議上,將推出十幾個地區的經驗,相信他們的做法,會給廣大集群地區帶來啟發。
具臺灣城邦精工的錢董表示,產業集群地區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領會《減速機強國綱要》的相關戰略規劃及部署,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從長計議,理清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找準路徑,科學規劃,落實措施,努力實現目標。相信絕大多數集群會建立起新的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建成減速機強國貢獻本地區的一份力量。